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地下水循环井V1.0场地应用效果分析
引用本文:程颜, 贾洋, 张帆帆, 刘俸嘉, 马宇飞, 孙永昌, 赵艳, 王雪丽, 杨胜科. 地下水循环井V1.0场地应用效果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 2024, 18(4): 997-1004. doi: 10.12030/j.cjee.202310070
作者姓名:程颜  贾洋  张帆帆  刘俸嘉  马宇飞  孙永昌  赵艳  王雪丽  杨胜科
作者单位:1.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54;; 2.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4;; 3.长安大学水利部旱区生态水文与水安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 (2020YFC1808304)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 (2022ZDLSF06-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1977163)
摘    要:
地下水循环井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因其对含水层扰动小、结构简单、修复成本较低等优点,逐渐成为修复污染含水层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目前尚缺乏循环井技术实际运行实例。以数值模拟为指导,基于模拟结果设计了循环井V1.0系统,建设了循环井系统,并通过野外现场试验对循环井的水流循环特征及溶质运移效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表明,溶质运移范围与循环井运行时间及循环井的抽注量呈正相关关系,同时水流及溶质运移范围也受到水平渗透系数与垂直渗透系数的影响。循环井的抽注量越大,上筛段水位下降及下筛段水位上升的幅度越大。使用高锰酸钾作为示踪剂时,随着循环井运行时间的增加,示踪剂能够以较高浓度被输送到更远的地方。


关 键 词:地下水循环井   原位修复技术   溶质运移   数值模拟
收稿时间:2023-10-07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