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王长松  段蕴歆  张然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北京 10087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ZS036)。
摘    要:研究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的空间格局演变,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居环境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对当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城镇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采用哈佛大学CHGIS数据库中城市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历史人口数据、流域和高程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梳理黄河流域城市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城市数量变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2)一级延续稳定区,以今安阳为中心的河南北部城市高密集区和以今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高密集区;以今济南、太原、洛阳为中心的次高密集区。二级延续稳定区分为五条重要的城市带,即渭河城市带、汾河城市带、鲁中山地北麓城市带、太行山东麓城市带及运河城市带。(3)城市重心迁移的平均距离为32 km,人口重心迁移的平均距离为95.78 km,城市和人口的分布有着较密切的联系。(4)气温、降水、高程、与河流的距离、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等自然因素,以及战争、都城转移和人工运河等人文因素共同影响了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的时空格局。

关 键 词:历史时期  城市时空分布  城市延续稳定区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收稿时间:2020-06-08
修稿时间:2020-07-13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