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Ⅱ.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
| |
作者姓名: | 刘录三 孟 伟 李新正 李子成 郑丙辉 雷 坤 李中宇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3. 佳木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环境保护部项目 |
| |
摘 要: | 为深入了解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依据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数据,论述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点.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3.40,平均值为2.41;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2.40,平均值为1.58.两指数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低值区主要位于调查区北部的沿岸浅水区,其他海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且无显著的空间差异.以20%的相似性程度划分,取样站可被划为7个大型底栖动物站组,各站组在调查区内呈斑块状分布.其中,有4个站组(站组Ⅰ,Ⅱ,Ⅴ和Ⅵ)的生物量曲线始终在丰度曲线之上,且优势度明显,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显著干扰;其他站组的生物量曲线与丰度曲线相互交叉或非常接近,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中等程度干扰.统计分析表明,水深,底层水中的ρ(DO),ρ(总磷)共同构成了解释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它们与栖息密度(R=0.484)和生物量(R=0.489)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
关 键 词: |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生物量/丰度曲线 辽东湾 |
收稿时间: | 2008-03-13 |
修稿时间: | 2008-08-2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