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多尺度视角下重要生态功能区碳源/汇时空演变特征——以黄河流域为例
引用本文:王敏彤,魏伟,颉斌斌,郝瑞军,周俊菊,杨世龙,陈帝伯.多尺度视角下重要生态功能区碳源/汇时空演变特征——以黄河流域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24(2):477-488.
作者姓名:王敏彤  魏伟  颉斌斌  郝瑞军  周俊菊  杨世龙  陈帝伯
作者单位: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2261023);;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No.批准号2022YB047);;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No.23JRRA713);
摘    要:研究使用土地利用、夜间灯光和能源统计数据,采用能源碳排放模拟法计算碳排放量和碳吸收系数法计算碳吸收量,构建了黄河流域多尺度、长时间序列碳源/汇估算模型.利用构建的估算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从省、市、县以及栅格尺度对黄河流域碳源/汇以及碳平衡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分组模拟能源消费与夜间灯光数据,发现长时间序列碳排放估算模型拟合相关性均达到0.9以上,模型估算精度良好.(2)从空间分布看,东部地区碳排放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碳吸收量较多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从省份看,碳排放量最高省为山东;碳吸收量最高省为内蒙古.从市级看,高碳排放城市呈现总体向东部、北部移动趋势,高碳吸收逐渐向西南地区扩张.从县级看,高碳排放与吸收县域向东北地区扩张.(3)黄河流域20年来碳排放与碳吸收累积变化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但吸收量增加幅度大于碳排放量,说明黄河流域减排增汇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绿色发展工作持续推进.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减排增汇,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 键 词:碳源/汇  碳平衡  时空变化  多尺度  黄河流域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