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下游沿江平原土壤发育过程中碳库分配动态
引用本文:胡丹阳,张欢,宿宝巍,张娅璐,王永宏,纪佳辰,杨洁,高超.长江下游沿江平原土壤发育过程中碳库分配动态[J].环境科学,2024(1):314-322.
作者姓名:胡丹阳  张欢  宿宝巍  张娅璐  王永宏  纪佳辰  杨洁  高超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 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002);
摘    要:土壤发育和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壤碳库的分配动态是揭示碳循环过程的关键.为了明晰土壤碳库分配及其变化趋势,在长江下游沿江平原典型区建立土壤围垦时间序列(围垦0、 60、 160、 280、 1 000和1 500 a),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SOC)、无机碳(SIC)、颗粒态(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的含量、密度及土壤固碳潜力(CSP)等指标进行测定和估算.结果表明,围垦1 500 a后,由长江冲积物母质发育的SOC含量经过围垦初期的下降后上升4.9%,而SIC经过快速的淋失,含量已由初期占总碳含量的25.8%普遍降至0.2%.MAOC含量总体上高于POC,对SOC积累贡献率达48.0%~79.7%.区内有机碳密度(SOCD)占总碳密度的57.4%~100%,土壤碳饱和水平(CSL)为18.6%~56.1%,水旱轮作的CSP相较于光滩增长了20.8%.碳氮比和全氮含量是解释土壤碳积累过程的关键因素,围垦年限对评价土壤碳饱和水平有重要作用.沿江平原区土壤经长期利用后必须注重保持养分平衡,以维持土壤生产能力并促进SOC积累,避免土壤固碳能力下降.

关 键 词:有机碳  无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土壤时间序列  土地利用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