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通河流域土壤细菌及氮循环功能菌群沿海拔的空间分布
作者姓名:王竹  刘扬  王芳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8;中国水利学会, 北京 100053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18SK1010);水利部行业科技计划项目(126301001000160014-2)
摘    要:探究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对理解气候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响应至关重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海拔分布格局随空间尺度有所差异,为此分别沿大通河流域干流流向(海拔梯度1 000 m)和山体坡面(海拔梯度500 m)设置了两种空间尺度的样带,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特征,基于FAPROTAX数据库分析氮循环功能类群的海拔分布,探讨驱动土壤细菌群落沿海拔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分布有显著差异,总氮(TN)和硝态氮(NO3-)含量与海拔正相关(P<0.01),土壤容重(BD)、p H与海拔负相关(P<0.001);(2)细菌群落OTU丰度沿海拔升高显著增大(P<0.01),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沿海拔增大,但趋势不显著(P>0.05);(3)细菌群落以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门,其相对丰度随海拔升高分别增加、减小和微弱减小;(4)参与氮循环的功能类群共13种,以硝化作用、好氧氨氧化和好氧亚硝酸盐氧化作用为主,随海拔升高响应规律不同,其中硝化作用细菌丰度显著增加(P<0.01),好氧氨氧化和硝酸还原细菌丰度微弱增加,而参与含氮化合物异化还原的细菌丰度先增后减;(5)冗余分析表明海拔(ELEV)、p H和氨氮(NH4+)是驱动门水平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Mantel分析表明土壤细菌氮循环优势类群均受海拔驱动(P<0.01).(6)流域和坡面尺度上细菌群落α-多样性沿海拔的规律一致,但土壤性质、氮循环功能菌群丰度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均不同.因此从不同空间尺度探究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土壤细菌群落  空间尺度  氮循环功能类群  海拔梯度  大通河流域  
收稿时间:2023-07-18
修稿时间:2023-09-03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