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张毓秀 于兴娜 刘偲嘉 安俊琳 张程 |
| |
作者单位: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2146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154);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JNHB-057) |
| |
摘 要: | 为探究南京江北新区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的污染特征,于2013~2014年进行了分级颗粒物样品的采集,开展了颗粒物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细粒径段的9种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在秋冬季高于春夏季,而粗粒径段冬季最高.冬季颗粒物中[NO-3]/[SO42-]在粗粒径段最低;春、夏和秋季其粒径分布趋势一致.水溶性离子均呈双峰型分布, 4个季节的NO-3均在0.65~1.1μm出现峰值;夏秋季细粒径段的SO42-于0.43~0.65μm出现峰值,冬季峰值位置向更粗粒子的方向移动;而Na+和Cl-主要存在于粗粒子中.由阴阳离子电荷当量表明,大气粗、细粒子分别呈碱性和弱碱性.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主要存在于细粒径段,均呈双峰型分布;秋冬季细粒径段中的二次有机碳(SOC)远高于春夏季.由比值判断法进一步表明,南京江北新区颗粒物中的碳质组分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排...
|
关 键 词: | 颗粒物 水溶性离子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粒径分布 季节变化 |
收稿时间: | 2020-04-25 |
修稿时间: | 2020-05-31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