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冬季PM2.5传输路径及来源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杨俊超 陈志明 支国瑞 毛敬英 刘慧琳 黄炯丽 李宏姣 梁桂云 张达标 莫招育 |
| |
作者单位: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和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
| |
基金项目: | 2019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GXNSFAA185061);广西科技基金资助项目(桂科AB16380292);广西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南宁市大气新粒子生成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
| |
摘 要: | 通过采用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计算2015—2016年百色市PM2.5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影响该市冬季PM2.5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并探讨不同源区对PM2.5的贡献率。同时,使用CAMx模式模拟百色市各县区及周边区域对该市大气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百色市PM2.5浓度潜在源主要集中在该市和临近的河池、南宁、崇左,以及北部的贵州省;CAMx模式模拟对百色市冬季大气污染物传输的地区来源与该市大气污染物的PSCF分析和CWT分析权重较大的区域较为一致,这些区域对百色市PM2.5的贡献率达73%。
|
关 键 词: | PM2.5 后向轨迹 潜在源贡献因子 浓度权重轨迹 CAMx模式 百色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