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海岸大气微塑料污染时空分布特征与表面形貌 |
| |
作者姓名: | 田媛 涂晨 周倩 张晨捷 李连祯 田崇国 宗政 骆永明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6YFC1402202);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No.133337KYSB20160003);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No.QYZDJ-SSW-DQC015) |
| |
摘 要: |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环境问题.目前,针对大气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仅在少数地区开展.为比较环渤海沿海城市大气微塑料污染的长周期分布特征,本研究以烟台、天津和大连3个城市为例,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进行大气沉降样品的采集,经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观察,分析了大气微塑料的类型、颜色、粒径、成分、微观形貌及主要成分等特征,并计算了微塑料的大气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在3个采样点大气沉降样品中共同存在纤维、薄膜、碎片和颗粒4种类型的微塑料,其中绝大部分为纤维类(>90%).大气沉降微塑料的颜色主要包括透明、蓝色、红色、黑色等;粒径大多<1 mm.大气沉降样品中的微塑料主要成分为赛璐玢(>50%)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0%),且微塑料表面存在明显风化特征.烟台、天津和大连地区单位面积微塑料年沉降量分别为2.7×104、8.9×104和7.2×104粒·m-2.研究结果可为环渤海海岸城市大气微塑料污染与防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关 键 词: | 微塑料 大气沉降 时空分布 沉降通量 渤海 |
收稿时间: | 2019-12-21 |
修稿时间: | 2020-02-19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