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污染和清洁过程中污染物垂直结构特征 |
| |
作者姓名: | 王界 李亮 孟晓艳 潘本锋 万学平 贾国山 |
| |
作者单位: |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135,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135,兴义市环境保护局, 贵州 兴义 5624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200400,JFYS2016ZY01002708);2016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国家火炬计划(2014GH710703);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BA2015010) |
| |
摘 要: | 针对无锡地区2013年11月6—13日经历的灰霾污染和清洁过程,采用地基遥感激光雷达对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物垂直分布进行垂直探测,发现污染时段气溶胶颗粒物主要积聚在1.8 km以下,消光系数的日均值统计表明,从近地面至高空1.5 km,颗粒物产生的峰值消光系数稳定在0.2 km~(-1);而清洁时段,由于垂直扩散条件改善,颗粒物随高度增加明显减少,1.5 km处的消光系数不足0.05 km~(-1)。同时发现污染时段中,近地面PM_(10)、PM_(2.5)、碳黑(BC)的平均浓度分别是清洁时段的2.48、2.76、3.66倍;大气氧化剂(O3和NO_x的总和)平均值水平是清洁时段的1.73倍。气象条件分析发现,锋面的移动使大气水平、垂直对流运动加剧,污染物得以迅速扩散,空气质量转好,这也是此次污染清除的主要原因。
|
关 键 词: | 颗粒物激光雷达 垂直分布 消光系数 退偏振度 |
收稿时间: | 2016-06-02 |
修稿时间: | 2016-11-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