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渭平原临汾市2019年春节期间大气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
| |
作者姓名: | 刘威杰 胡天鹏 毛瑶 许安 苏业旺 李星谕 程铖 石明明 梁莉莉 邢新丽 张家泉 祁士华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区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43500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区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43500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区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43500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212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3124) |
| |
摘 要: | 近年来汾渭平原冬季雾-霾事件频发,节假日期间尤为明显,除燃煤和工业排放外,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也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因素.2019年2月春节期间对汾渭平原临汾站点的空气质量进行观测.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PM2.5中的13种元素(Li、Be、Ti、Rb、Sc、Y、La、Ce、Zr、V、Tl、U和Sn)进行分析测定,并结合站点的气象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后向轨迹等方法,分析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与潜在源区贡献.结果表明,观测期间SO2的平均浓度为58.39μg·m-3,超过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24 h一级平均质量浓度限值(50μg·m-3),O3、NO2和CO的均值浓度分别为52.15μg·m-3、29.02μg·m-3和2.29 mg·m-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La、Ce、Ti、V、Li、Be、Rb、Y、U、Sc和Zr主要受地壳土壤源影响.气态污染物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
|
关 键 词: | PM2.5 大气污染 元素 汾渭平原 后向轨迹 |
收稿时间: | 2021-01-25 |
修稿时间: | 2021-04-09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