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钼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引用本文:李新玉,方艳芬,熊世威,贾漫珂,黄应平.钼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J].环境化学,2013(9):1611-1618.
作者姓名:李新玉  方艳芬  熊世威  贾漫珂  黄应平
作者单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7048,21177072,21207079);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2009CDA020);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T200703)资助;三峡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KJ2011B074);三峡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2012CX079)资助
摘    要: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6000)为模板剂,调节其用量(0、10、20、30、40 g·L-1)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Bi3.64Mo0.36O6.55/Bi2MoO6纳米光催化剂,分别命名为(BMO-0、BMO-1、BMO-2、BMO-3,BMO-4).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DRS UV-Vis)和比表面仪(BET)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钼酸铋为立方相Bi3.64Mo0.36O6.55和单斜相Bi2MoO6的混合物,形貌为纳米片和纳米颗粒的混合体.在可见光(≥420 nm)照射下,研究了Bi3.64Mo0.36O6.55/Bi2MoO6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和苯酚(phenol)的催化特性,探讨了在光催化剂制备过程中PEG6000用量对其可见光活性的影响,发现当PEG6000用量为20g·L-1时其光催化活性最好.可见光下照射2.5 h即可使RhB(1.37×10-5mol·L-1)100%脱色,光照12 h后对苯酚(1.48×10-3mol·L-1)的降解率达到35.15%.采用DPD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体系中产生的双氧水(H2O2),并结合外加叔丁醇(t-butanol)、碘化钾(KI)等捕获剂试验,推测其催化机理主要为空穴氧化和超氧自由基(O·-2)协同氧化历程.

关 键 词:钼酸铋  水热合成  光催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