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藻源有机质在紫外/氯体系中的转化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
| |
引用本文: | 任鹏飞, 张欣然, 宋子龙, 周建华, 查珂琪. 典型藻源有机质在紫外/氯体系中的转化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J]. 环境工程学报, 2024, 18(8): 2237-2245. doi: 10.12030/j.cjee.202405120 |
| |
作者姓名: | 任鹏飞 张欣然 宋子龙 周建华 查珂琪 |
| |
作者单位: | 1.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006;; 2.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资助项目(22376230);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项目(KY-2022-010) |
| |
摘 要: |  含藻水源中藻源有机质(AOM)导致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严重威胁供水安全。为此,该研究系统考察了AOM及其代表性蛋白类组分藻蓝蛋白在紫外/氯(UV/Cl2)体系中的DBPs生成规律,并进一步解析了自由基诱导的藻蓝蛋白转化路径。结果表明,相比单独氯化处理,在紫外剂量为280 mJ·cm−2和投氯量为6 mg·L−1的条件下,在UV/Cl2体系中,由AOM转化生成三氯甲烷(TCM)、二氯乙腈(DCAN)和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浓度分别增加了59.3%、160.7%和143.6%。UV/Cl2体系对藻蓝蛋白也同样表现出DBPs生成的促进效应,且DBPs生成量与氯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正相关。 相比pH=6.0,在pH=8.0时TCM和DCAN生成势有所增加。傅里叶变换磁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表征结果表明,藻蓝蛋白中脂质类结构和木质素类结构占主导地位并在紫外/氯体系中变化最为显著。相比单独氯化,紫外/氯体系中生成了更多的氯代副产物,脂质和不饱和碳氢类化合物是氯代副产物的重要前体结构。

|
关 键 词: | 藻源有机质 紫外/氯 消毒副产物 傅里叶变换磁回旋共振质谱 |
收稿时间: | 2024-05-27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