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鲤鱼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熊晶 谢志才 陈静 张君倩 舒少武 张堂林 胡炜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
| |
摘 要: | 为了对转基因(CAgcGH)鲤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于2004~2006年在梁子湖畔的人工隔离湖泊开展了转基因鲤对其主要饵料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投放转基因鲤1 a后,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底栖动物总物种数从65种下降为36种;总密度从4973 ind/m2下降到3707 ind/m2;总生物量(湿重)从77136 g/m2上升到97558 g/m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总物种数、寡毛类、毛翅目和摇蚊科物种数有显著降低。寡毛类、毛翅目和腹足类密度有显著下降。毛翅目生物量有显著下降。幽蚊〖WTBX〗(Chaoborus 〖WTBZ〗sp.)和环棱螺〖WTBX〗(Bellamya 〖WTBZ〗sp.)取代纹沼螺(〖WTBX〗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WTBZ〗成为优势种。底栖动物多样性呈现显著下降,3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减少19%~44%,物种丰富度则减少了38%。〖WTBX〗K〖WTBZ〗优势曲线显示了同样结果。转基因鱼与对照鱼在捕食压力和摄食选择偏好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隔离湖泊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关 键 词: | 转基因(CAgcGH)鲤 底栖动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隔离湖泊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