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索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苏州市土地利用转型规律及其生态效应,利用苏州市198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简称“三生”)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了苏州市土地利用转型的模式及其生态效应,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揭示了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80—2018年,基于“三生”用地的土地利用转型表现为生产用地减少,生态用地少量增加,生活用地快速增加;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80年的0.431 2降至2018年的0.413 9,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苏州市同时存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2种趋势,1980—2000年农业生产用地转变为水域生态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是促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用地对水域生态用地的挤占、城镇和农村生活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占用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2000—2018年,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水域生态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城镇和农村生活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的挤占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调整是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而人口增加、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