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Cr、Ni、Cu和Cd在珠三角某区域工业污染场地包气带和潜水层中的迁移规律
引用本文:王照宜, 潘伟斌, 陈捷, 孙捷颖. Cr、Ni、Cu和Cd在珠三角某区域工业污染场地包气带和潜水层中的迁移规律[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12): 7326-7332. doi: 10.12030/j.cjee.201602023
作者姓名:王照宜  潘伟斌  陈捷  孙捷颖
作者单位: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广州 510006; 2. 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06; 3. 广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006
摘    要:为了探索污染场地“土壤-潜水含水层岩土-潜水”系统中同种重金属在3种环境介质中的定量关系和迁移规律,在珠三角某区域46个可能受Cr、Ni、Cu和Cd污染场地建设了61眼地下水监测井,同址采集61组表层(0~20 cm)土壤、潜水层岩土和潜水样品,并从3个污染场地采集了直径19 cm,高分别为103、81和79 cm的3个原状土柱,用于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土柱中Cr、Ni、Cu和Cd在垂直剖面上的形态分布特征和淋溶特征。结果表明:潜水中Cr、Ni、Cu和Cd含量与表层土壤和潜水层岩土中弱酸提取态含量间存在定量关系,最佳拟合函数均为三次函数,特别是Cr、Cu的函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7)。每20 cm一层分析原状土柱中Cr、Ni、Cu和Cd的全量和形态分布,同种重金属在3个原状土柱表层土壤中全量和弱酸提取态含量占整个土柱比例均最高,均超过50%,土柱中Cr、Ni、Cu和Cd的全量和弱酸提取态含量随着土柱深度增加都明显减少。土柱淋溶实验结果表明,淋出液中Cr、Ni、Cu和Cd含量与表层弱酸提取态含量显著相关,黏粒含量高和阳离子交换量大的土壤对Cu的淋溶有抑制作用。建议在重金属污染场地调查和修复时,充分考虑弱酸提取态在“土壤-潜水含水层岩土-潜水”系统中的“桥梁”作用。

关 键 词:重金属   迁移规律   包气带   潜水层   潜水
收稿时间:2016-05-2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