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会议前后北京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 |
| |
作者姓名: | 张礁石 陆亦怀 桂华侨 刘建国 杜朋 李德平 王杰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26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5040402);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JZD-EW-TZ-G06-01);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2YQ06014703) |
| |
摘 要: | 为分析APEC会议前后北京地区PM2.5变化特征,利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超级站在2014年10—12月的连续观测数据,对APEC会议前后北京地区污染物分布及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和气团传输路径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APEC会议期间北京地区减排效果显著,ρ(PM2.5)平均值比会前下降了60.5%. 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起到积极作用,APEC期间平均风速为1.40 m/s,平均相对湿度为31.9 %,近地面气象条件优于APEC会前、会后. 北京地区受到外来污染物输送的影响,在2.00~3.00 m/s的南风下易发生来自南部地区的PM2.5和SO2输送. APEC会议期间北京地区主要受来自西北地区的高速、高海拔气团控制,其出现频率为39.6%,远低于APEC会前 (15.9%)和会后(20.8%),而来自南部地区的低速、低海拔污染气团的出现频率仅为2.1%,扩散条件总体良好. 研究显示,除了减排措施有效削减了污染物排放以外,有利的气象条件也是APEC会议期间北京地区保持良好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
关 键 词: | 大气污染 APEC会议 PM2.5 气象 京津冀 北京 气团后向轨迹 |
收稿时间: | 2015-10-19 |
修稿时间: | 2016-02-2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