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绿色金融改革的节能效应与机制
引用本文:黄秀路,武宵旭,袁圆,王小雨.绿色金融改革的节能效应与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8):27-36.
作者姓名:黄秀路  武宵旭  袁圆  王小雨
作者单位: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数智化缓解创新资源错配的机理与路径研究”(批准号:22YJC790046);;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金融赋能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批准号:2021D057);;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新经济背景下的资源配置机制研究”(批准号:21JT039);
摘    要:节约能源资源、降低能耗强度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寻求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中国纵深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是否降低了能源强度,有利于节能效应的发挥?其影响机制如何?目前学术界还缺乏系统性的分析。该研究基于2007—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广义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并分析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的能源强度,具有明显的节能效应,并且该节能效应存在政策先行和时效性特征。(2)试点政策会通过提高绿色创新、缓解融资约束、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拓展环境治理渠道,驱动试验区能源强度的下降。(3)试点政策对市场化程度较好、教育水平较高地区的节能诱发作用更强,而对市场化程度较差、教育水平较低地区的能源强度抑制作用较小,节能效应不明显。因此,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在制度环境、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在总结现有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以能源效率...

关 键 词:绿色金融  能源强度  节能效应  广义合成控制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