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岩溶地下河系统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4;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13;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1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4;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摘    要:地下河作为岩溶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由于岩溶地区特殊的含水结构,使得多环芳烃(PAHs)有机污染物极易进入岩溶地下水环境中造成严重污染,影响水质安全。该研究选择了南宁市清水泉地下河作为典型地下河的代表,利用含量与组成分析法、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和逸度方法开展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和表层沉积物中∑16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276.76~460.12 ng/L、332.17~977.96 ng/g,PAHs浓度整体处于中低等污染水平。污染物排放及PAHs的理化性质使得PAHs浓度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但高环PAHs的比例逐渐升高。根据同分异构体比值法的源解析结果,研究区地下水中PAHs来源主要为上游的生物质燃烧源、中游的石油源和下游的混合源,沉积物与其有一定差异,中上游表征为生物质燃烧源,中下游表征为混合源。随着环数的增加,PAHs由向地下水中扩散转变为向沉积物中扩散,且有机碳的增加也会导致PAHs向沉积物中扩散。研究结果可以为岩溶地下水环境中PAHs污染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多环芳烃  地下河  分布  源解析  逸度方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