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雨季不同土地利用下表层岩溶泉中脂肪酸来源分析
作者姓名:张媚  孙玉川  谢正兰  余琴  赵瑞一  梁作兵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XDJK2013B021,XDJK2015D022);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SWU110258);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项目(12120113006700);重庆市科委院士专项(cstc2013jcyjys20001)
摘    要:为阐述南川表层岩溶泉中溶解性有机质的来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采自南川柏树湾(BQ)、兰花沟(LQ)、后沟(HQ)表层岩溶泉水中的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Q、LQ和HQ中5~7月泉水脂肪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4 870、12 912和8 801 ng·L~(-1),脂肪酸组成均表现为饱和直链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检测到的脂肪酸中,单体脂肪酸以C16:0、C18:0含量最高,BQ、LQ、HQ中5~7月脂肪酸总浓度随时间推移呈升高趋势.各泉域植被覆盖和基岩裸露率不同,以及降雨带来的稀释作用与土壤迁移增大效应相互作用引起脂肪酸含量和组分变化.通过分析3口表层岩溶泉水中的脂肪酸分布特征和特征参数H/L、CPIh、TARFA,及细菌源、浮游植物源、陆源高等植物源脂肪酸含量发现,兰花沟泉脂肪酸5月以高等植物源为主,7月后沟泉脂肪酸以藻类来源为主,其他月的兰花沟、后沟泉、柏树湾泉的5~7月脂肪酸主要来自于细菌.

关 键 词:表层岩溶泉  土地利用  微生物  脂肪酸  生物标志化合物
收稿时间:2015-12-29
修稿时间:2016-03-0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