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聚羟基铝柱撑硅藻土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Cu2+、Zn2+的吸附特性
作者姓名:朱健  雷明婧  王平  张伟丽  陈仰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5SK20043);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5K147,13K070);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科研项目(YB2015B031);湖南省环境保护科技计划项目(湘财建指[2014]287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0369);湖南省环境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2310006)
摘    要:鉴于天然硅藻土因理化构造缺陷而导致的吸附性能局限性和传统物化方法对硅藻土改性效果的有限性,为了显著改善硅藻土的吸附性能,采用聚羟基铝对硅藻土实施了柱撑改性.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硅藻土柱撑前后理化特性的变化,并考察了柱撑前后硅藻土表面性能及其对Cu~(2+)、Zn~(2+)吸附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硅藻土最佳柱撑条件为n(OH-)/n(Al3+)=2.2、KCl浓度1.8 mol·L~(-1)、Al/土比10 mmol·g~(-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 h、老化温度200℃、老化时间0.5 h.柱撑后,聚羟基铝被成功置入硅藻壳体内部,形成了有效柱体,增大了孔道间距,拓展了吸附反应界面,使微孔表面羟基数量增多,表面活性增强.柱撑前后硅藻土对Cu~(2+)、Zn~(2+)的等温吸附特性均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特性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柱撑后硅藻土对Cu~(2+)、Zn~(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7.491 mg·g~(-1)、11.312mg·g~(-1),较柱撑前分别提高了32.9%、33.3%,硅藻土吸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关 键 词:硅藻土  柱撑  聚羟基铝  Cu2+  Zn2+  吸附
收稿时间:2016-01-27
修稿时间:2016-03-3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