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深水型水库水质因子与藻类群落垂向演替及水华爆发机制分析
引用本文:谭文明, 李惠平, 邱宇, 方磊, 江梅, 黄生, 郑震, 谢丽, 庞维海. 深水型水库水质因子与藻类群落垂向演替及水华爆发机制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 2023, 17(6): 2027-2036. doi: 10.12030/j.cjee.202210031
作者姓名:谭文明  李惠平  邱宇  方磊  江梅  黄生  郑震  谢丽  庞维海
作者单位:1.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2.福建省金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州 350013;; 3.莆田市生态环境局,莆田 351100;; 4.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州 350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0805);;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2021R015);
摘    要:
将莆田市东圳水库垂向划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研究其藻类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其受环境因子影响的演变规律,进而明晰“水华”爆发机制。结果表明,水库中共检出浮游藻类7门39属,群落结构主要以蓝藻、绿藻、硅藻和隐藻为主,在不同季节沿水库垂向分布呈现显著差异性。表层和中层水体中优势藻类为绿藻门和蓝藻门,受水温、光照、DO和TN影响;深层水体优势藻类为硅藻和隐藻,主要受水温和TN影响。对水库中营养盐分析结果表明,东圳水库N/P平均值达到32.4,呈典型磷限制性特征,水库氮污染主要来自农业面源输入和内源释放。
底泥中氮类物质易于在夏季分层期发生释放,并与DO结合发生形态转化后输入至上层水体,由此导致“水华”现象的发生。针对东圳水库水华防范与治理,需严格防控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并建设水力扰动设施以及增设原位修复装置等措施,全方位防控水华现象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分析东圳水库藻类功能组时空演替,有助于确定东圳水库藻类爆发机制,可为水库藻类治理、水环境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深水型水库   水体分层   藻类群落   垂向演替   RDA分析   水华
收稿时间:2022-10-10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