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火化车间VOCs排放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及暴露风险评价
引用本文:陈曦,崔阳阳,刘杰,翟晓曼,王玮,张世豪,王宝成,胡晓寒,沈岩,薛亦峰.火化车间VOCs排放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及暴露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22,42(8):109-116.
作者姓名:陈曦  崔阳阳  刘杰  翟晓曼  王玮  张世豪  王宝成  胡晓寒  沈岩  薛亦峰
作者单位:1.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民政部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70;2.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3.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4.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5.北京市污染源管理事务中心,北京 10008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806012);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118011000000160004)
摘    要:通过对京津冀地区20家火葬场火化车间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探究其环境VOCs浓度水平及化学组分特征,并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 MIR)计算了不同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最后利用美国EPA推荐的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对11种VOCs组分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火化车间VOCs浓度为147~3926 μg·m-3,平均浓度为993 μg·m-3,超过了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限值.在化学组分中,烯烃、苯及苯系物和烷烃占比较大,分别贡献了32.6%、25.5%和18.2%.②烯烃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率最高,达到61.8%,其次是苯及苯系物和烷烃,分别贡献了25.6%和6.3%,三者OFP贡献之和达93.6%,是火化车间VOCs组分中臭氧生成潜势的关键活性组分.③非致癌风险方面,苯的危害指数(Hazard Index, HI)值为1.4,对暴露人群具有明显的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方面,苯、甲苯和二氯甲烷的风险值(R)均超过了致癌风险阈值,需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控制,以确保区域内人员身体健康.

关 键 词:火化车间  VOCs  排放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暴露风险评价
收稿时间:2022/2/18 0:00:00
修稿时间:2022/3/2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