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洱海上覆水不同形态氮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姓名:赵海超  王圣瑞  焦立新  杨苏文  徐圣友
作者单位: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河北张家口075131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3. 黄山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安徽黄山,245041
基金项目:国家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为研究洱海上覆水各形态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收集了1992~2009年洱海上覆水总氮数据,逐月调查了2010年上覆水各形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992~2010年洱海上覆水TN含量在0.20~0.67mg/L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上覆水TN年均值为0.57mg/L,DTN为0.41mg/L,NH4+-N为0.17 mg/L,NO3--N为0.086 mg/L,DON为0.15mg/L,颗粒态氮(PN)为0.16mg/L,满足Ⅲ类水体要求;TN、DTN和DON北部最高,NH4+-N和NO3--N中部最高、PN南部最高;上覆水各形态氮年内呈先升后降趋势,TN、DON和PN在7月份达到最高值,DTN和NO3--N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NH4+-N在6月份达到最高值;上覆水TN、DTN、DON和PN垂向分布底层最高,表层次之,温跃层12m处出现峰值.上覆水氮形态时空分布主要受外源氮输入影响,内源氮释放以DON和PN形态为主,NH4+-N和NO3--N分布受水生植物分布影响较大,TN是影响藻类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子.洱海营养水平受上覆水氮浓度影响较大,应以控制外源氮输入为重点,特别是雨季之初6、7月份,北部“三江”流域是重点控制区域.

关 键 词:洱海  上覆水  氮形态  时空变化  
收稿时间:2012-08-25;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