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
作者姓名:曾晓莹  邱荣祖  林丹婷  侯秀英  张兰怡  胡喜生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97163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J01406);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FJ2017B090)
摘    要:选取30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同时考虑空间单元的差异性,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交通碳排放量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特征,聚类趋势逐年加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为0.165~0.274,显著性水平介于0.016~0.045,表明交通碳排放同机动车保有量、GDP、货运周转量及客运周转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GWR模型的R2在0.783~0.865之间,而OLS模型的R2在0.675~0.844之间,且GWR模型的AICc值均低于OLS模型的,说明GWR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OLS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GWR的回归结果表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其中GDP是主要的推动因素,部分地区回归系数高达0.91,2000年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减,而2005、2010和2015年由北向南递减.客运周转量起到关键的抑制作用,影响程度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因此建议应当充分考虑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

关 键 词: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交通碳排放  时空异质性  
收稿时间:2020-03-0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