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一次冷锋过程中我国区域空气污染边界层特征
作者姓名:张晨  朱彬  刘晓慧  侯雪伟  牟南南  康汉青  王丽娟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 江苏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60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544229:41575148);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1344051901059)
摘    要:利用常规地面气象和探空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全国PM2.5浓度数据,针对2015年3月7~11日一次冷空气南下的锋面天气过程中,我国华北、华东地区出现的大范围空气污染,开展了高空各层天气形势分析,以及本次过程中污染区域由北至南6个城市(北京、章丘、郑州、南阳、武汉、长沙)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垂直结构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前期(3月7~8日)中高纬度500hPa平直的纬向环流和地面均压场,为污染天气的发生和维持以及空气污染物的集聚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场.污染中期(3月8~10日)冷空气南下,地面冷高压向华东地区移动,重污染区域随冷高压前部的弱低压场或均压场由北向南移动.伴随着天气系统移动,六个地面观测站的边界层特征在时空上表现出相似性,由北向南各站在污染期间先后出现多层逆温,风速较小,逆温层下相对湿度较大.此次多层逆温的形成是由于夜间近地面辐射冷却、冷锋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锋面逆温以及边界层以上的下沉运动造成的.本研究揭示了在天气系统移动中,位于天气系统相同部位站点的边界层结构具有共同的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关 键 词:空气污染  天气系统移动  边界层结构  多层逆温  
收稿时间:2020-02-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