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南芥与玉米间作对Pb化学形态及富集特征的影响 |
| |
引用本文: | 王吉秀, 李想, 李祖然, 祖艳群, 湛方栋, 秦丽, 李博. 小花南芥与玉米间作对Pb化学形态及富集特征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 12(12): 3456-3467. doi: 10.12030/j.cjee.201803151 |
| |
作者姓名: | 王吉秀 李想 李祖然 祖艳群 湛方栋 秦丽 李博 |
| |
作者单位: | 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01; 2.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昆明 6502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61073) 云南农业大学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15ZR06) 云南省农田无公害生产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17HC015) |
| |
摘 要: | 间作植物根与根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目前关于超富集植物与作物间作根际土壤pH是否引起Pb赋存形态的变化,不同赋存形态与超富集植物和作物富集Pb的差异机理尚不清楚。设置不同Pb处理浓度,小花南芥和玉米间作、单作为对照的土培实验。随着Pb处理浓度增加,间作小花南芥生物量显著增加,范围为19.00%~181.08%,Pb富集系数为2.78,显著增加74.02%,转运系数为1.46,变化不显著,其中Pb含量显著增加25%。Pb赋存形态主要以难溶态果酸盐、蛋白质和磷酸盐结合态存在,约占总量的50%,间作显著降低小花南芥根际土壤溶液、根和茎叶中的pH;间作玉米生物量随着Pb处理浓度先显著增加后降低,增加范围为18.59%~49.48%,Pb富集系数平均为0.53,显著降低34.57%,转运系数平均为0.56,显著降低12.51%,Pb赋存形态以草酸盐结合态存在,约占30%,间作显著增加玉米根际土壤溶液、根和茎叶中的pH。揭示间作改变2种植物根际土壤溶液、根和茎叶中pH,从而引起Pb化学形态不同,这是导致超富集植物小花南芥吸收富集Pb,降低玉米体内Pb的主要原因。
|
关 键 词: | 间作 铅 富集 化学形态 污染土壤 转运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