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科学、保护与政府的目的地球的功能整体性并不是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作者单位: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国家委员会
摘    要:20年来,人们一直把保护的目的更多地集中在"生物多样性"的保存上,强调物种丧失所可能造成的损失.所提出的解决办法,也一直是建立公园和保护区,以保护那些"热点地区",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程度非常高的热带地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常常还包括建立保护区之间的联系,以允许生物在保护区之间移动.这种方法已经得以法规化,例如<美国濒危物种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inthe United States)>和<生物多样性公约(Biodiversity Treaty)>.这两个法案都逐一列出了应当保护的濒危物种,但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做法可能是适当的,但是作为拥有60亿人口、掌握着毁灭性技术、为了直接的人类利益而事实上开发了所有的地球资源的世界性保护活动,却是不充分的.作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栖息地,生物圈的功能正在迅速衰退,这并不是因为物种的消失,而是因为自然群落的不断贫化,这种贫化是由于全球性、普遍存在的人类活动的慢性破坏而产生的.这种自然群落的贫化导致了演变中的环境功能的紊乱,功能紊乱的累积,最后导致了物种的消失.其实,远在物种消失这一问题变得如此重要之前,局地的生物生态型就受到损失了,这在遗传学上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它们赖以发育的自然群落就变得贫化,功能出现了紊乱.最明显的影响是气候上的,这是每一个生态系统都经历的环境的全球变化.自然保护区的最精细、最谨慎的连结方式也无法发挥作用,因为其环境气候发生了改变,而且生物多样性将大幅度丧失.尽管所建立的公园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丧失,但是在这之前,人类环境就将遭受显著破坏.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保存景观(以及水体)的功能整体性.其重点往往是地球上天然林区的森林,因为森林占据了地球上很大的面积,而且对环境的每一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在大多数地方,功能的整体需要85%或以上的天然林区结构的整体性.当然,这还需要科学界的客观测定和定义.这样看来,自然保护的实质就发生了变化,它并不是所谓的生物多样性的保存,而是人类环境功能整体性的保存,其核心目的是要求我们以民主形式建立的政府,定义并保护公共利益.现在已经不是迫切需要科学界和保护界认识这种转变、定义新的保护目的以及将这种转变告诉公众的时候了,而是迫切需要政府承担起在这样的责任,即在一个可以栖息的生物圈之中保护公众的利益.


On Purpose in Science, Conservation and Government The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the Earth Is at Issue not Biodiversity
Authors:George MWoodwell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Ambio-人类环境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Ambio-人类环境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