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SBAR内不同有机负荷下2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除磷性能
引用本文:郎龙麒,万俊锋,王杰,程盼,王岩.SBAR内不同有机负荷下2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除磷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5,9(1):51-57.
作者姓名:郎龙麒  万俊锋  王杰  程盼  王岩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摘    要:在SBAR中首先采用低有机负荷继而提高负荷的方法成功培养出2种不同类型的好氧颗粒污泥。在长期培养过程中,对SBAR系统中的微生物特征包括污泥浓度、SVI沉降指数等指标及系统对废水中COD和氮磷去除性能进行评估。在稳定阶段,通过在不同浓度Na Cl溶液中测试和对比SBAR内2种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系统经过89 d的低有机负荷(0.75 kg COD/(m3·d))运行,小颗粒污泥缓慢形成,表面光滑,外观规则为近似球形;大幅度提高有机负荷(1.6 kg COD/(m3·d))促使大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多数为椭球形,并且颗粒边缘清晰透明;经过93 d稳定运行,成熟的小颗粒和大颗粒的平均直径分别为0.35 mm和1.35 mm;随着大颗粒污泥的增多,系统除磷效果明显增强;在不同盐浓度(0%~15%)条件下大颗粒污泥比小颗粒污泥沉降速度更高;小颗粒污泥在大于2%的Na Cl溶液出现悬浮现象而大颗粒仅在15%的Na Cl溶液出现悬浮现象,进一步说明大颗粒污泥密度相对较大。

关 键 词:好氧颗粒污泥  有机负荷  磷去除

Formation of two typical aerobic granules cultivated in one single SBAR and phosphorus removal performances at different organic loading rates
Abstract:
Keywords:aerobic granular sludge  organic loading rate  phosphorus removal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