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WRF-Chem和EMI指数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原因分析
作者姓名:张宸赫  王东东  赵天良  杜傢义  于跃  阎琦  周春晓
作者单位:辽宁省气象台,沈阳110166;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11016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91744209);辽宁省气象局科研(重点)项目(No.2020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YFC0203304);辽宁省气象局科研项目博士科研专项(No.D201801)
摘    要:利用2015—2020年沈阳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环境气象评估指数(EMI)产品、NCEP再分析资料及WRF-Chem数值模式,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沈阳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研究空气质量对污染物减排和气象要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疫情防控导致沈阳市PM2.5、PM10和NO2质量浓度下降,但O3质量浓度小幅增加;PM2.5和NO2对人为减排的响应更敏感;防控期内沈阳市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清除,气象条件使PM2.5质量浓度下降16.37%,防控减排措施导致PM2.5质量浓度下降22.96%;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不利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的突然增加共同造成重污染天气发生,其中不利气象条件的贡献大于排放增加的贡献;减排措施对防控期间重污染天气过程污染物峰值浓度有明显的削弱作用.

关 键 词:新冠疫情  气象要素  EMI指数  污染减排  WRF-Chem模式
收稿时间:2021-04-07
修稿时间:2021-04-2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