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赤水河赤水段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
引用本文:吴金明,王芊芊,刘飞,刘春池,张富铁,王剑伟.赤水河赤水段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1):1270.
作者姓名:吴金明  王芊芊  刘飞  刘春池  张富铁  王剑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49;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
基金项目: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赤水河水域生态和水生生物调查"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农业部渔业局"保护区特有鱼类监测"项目
摘    要: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赤水河鱼类的繁殖情况,为保护区鱼类的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本底资料,于2007和2008年3~7月在赤水河赤水市江段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的调查工作。结果显示:至少有34种(亚种)鱼类在赤水市江段繁殖,其中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种,产漂流性卵的鱼类8种。鱼类繁殖期从3月持续到7月,盛期为5~7月。两年调查期间,分别经历了7次和5次繁殖高峰;在4~7月,漂流性鲫的资源量分别为3.26×108粒和5.26×108粒。复兴、丙安和太平3个江段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主要产卵场。鱼类繁殖盛期的水温范围为21℃~245℃,流量的增加可以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

关 键 词:赤水河  中游  鱼类早期资源  繁殖  漂流性卵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