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地表水悬浮态多环芳烃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输入源响应机制
作者姓名:彭珂醒  李瑞飞  周亦辰  卓泽铭  张晋  李梅  李雪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 广州 510632;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管理研究所, 德累斯顿 01062;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 210098;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830011;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 广州 510632;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 广州 510632;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156);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2019B121205004);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0A1515011130)
摘    要:多环芳烃(PAHs)是具有三致效应的一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地表水已成为PAHs重要的汇.由于其疏水性特征,PAHs易附着在地表水悬浮颗粒物表面,逐渐积累并可以随地表水长距离迁移而扩大其污染区域,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对地表水悬浮颗粒物中PAHs长时间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输入源的定量解析研究,可为生态管控和环境政策的制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对典型地表水悬浮颗粒物中16种优控PAHs长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评估了PAHs时间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利用小波分析研究其周期变化规律;采用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分析PAHs的来源,并从拟合优度、因子交换现象和PMF基础运行重现性等方面评估了源解析结果的不确定性.∑16PAHs含量时间变化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地表水悬浮颗粒物中∑16PAHs含量呈现显著递减趋势(P<0.05),平均值最大为6 239μg·kg-1(2006年),最小为2 760μg·kg-1

关 键 词:多环芳烃(PAHs)  时空变化特征  小波分析  源解析  不确定性分析
收稿时间:2021-09-30
修稿时间:2021-11-24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