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成都西南城郊黑碳和PM2.5 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作者姓名:杨淼琳  张小玲  袁亮
作者单位: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225
2.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北京 10008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602004,2018YFC0214002);四川省科技计划(2018JY0011,2018SZDZX0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644226)
摘    要:四川盆地是我国灰霾和大气污染易发和频发区之一,目前关于本地区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成都西南城郊地区黑碳气溶胶以及PM2.5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和其他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BC和PM2.5浓度,BC浓度在PM2.5浓度中所占比例(黑碳占比)的季节、月、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BC逐小时浓度范围为0.18—40.51 μg?m?3,平均值为(5.26±4.68) μg?m?3,本底浓度为3.34 μg?m?3。PM2.5逐小时浓度范围为1.00—344.50 μg?m?3,平均值为(60.02±46.91) μg?m?3,本底浓度为33.38 μg?m?3。日变化均呈“白天低,早晨、夜间高”的变化特征,其中冬季浓度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浓度最低。(2)黑碳占比均值为9.16%±5.13%,白天黑碳占比低,夜间黑碳占比高,且夏季最高,冬季最低。随着空气污染加重,冬季占比缓慢增加,其他三季占比减小。(3)BC与NO2和CO相关性较好,表明西南城郊BC排放主要受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影响。BC和SO2相关系数偏小,燃煤等工业源排放对西南城郊BC的贡献较小。(4)风速、温度和湿度与BC浓度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风速对BC浓度的影响最大,当风速小于2.0 m?s?1时,BC浓度值明显偏高;BC浓度大于20.00 μg?m?3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以及东北风向上,即:偏东北方向市中心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及西南方向远郊地区的污染物可能对西南城郊高浓度黑碳的贡献更大。

关 键 词:黑碳  黑碳占比  细粒子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