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式生态介质箱的优化设计及其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比较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杨娜 王趁义 徐园园 郑宇 李源 陈咨霖 |
| |
作者单位: |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宁波315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207036);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计划项目(LGF21E080014);浙江省有机废弃物转化及过程强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2020E10018);宁波市高新区重大科技专项(2020D类,20201CX050018);浙江省"生物工程"一流学科(A类)自设和开放课题(ZS2021007 & KF2021004);浙江省一流学科"生物工程"研究生创新项目(CX2020027 & CX2020036);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876037 & S202010876084)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20R419005 & 2020R419013);宁波市"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 |
| |
摘 要: | 第一代潜水式生态介质箱(装置组)能修复深层黑臭水体,但其对下层水体溶解氧的增加能力有限.本文在现有第一代生态介质箱的基础上增设水下深层化学增氧器并更换环境矿物基质,视为第二代生态介质箱(联合组),分别以未经任何处理的水样(空白组)、将沉水植物种植在底泥上(苦草组)作为对照,比较了联合组、装置组、苦草组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
|
关 键 词: | 黑臭水体修复 潜水式生态介质箱 水下深层化学增氧器 污染修复效果 苦草生长生理 |
收稿时间: | 2020-11-12 |
修稿时间: | 2020-12-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