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围栏效应”:产权分割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引用本文:曾贤刚,唐宽昊,卢熠蕾.“围栏效应”:产权分割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
作者姓名:曾贤刚  唐宽昊  卢熠蕾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态产品的供给机制与制度创新研究”(编号:13&ZD04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
摘    要:哈丁的"公地的悲剧"理论模型说明在产权不明晰时,个人使用公共资源付出的成本就会小于社会为其付出的总成本,从而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科斯定理认为,通过有效的产权界定,经济系统最终就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科斯定理的理论基础上,各国对于草原牧区的管理都注重产权的界定。为了对牧区草场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我国也相应的建立了以"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的草原牧区管理体系,在各大牧区推行"双权一制"的产权模式,鼓励牧民设立围栏来明确自己对所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这一产权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地的悲剧"问题,但是围栏的设立却忽视了生态外部性问题,其对于生态系统内部平衡的扰动以及破碎化等一系列负的外部性完全交由自然承担。这种"围栏效应"具体表现为:对牧区野生动物的取水、觅食以及迁徙等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影响物种的自然选择与繁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破坏草原食物链,不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使得草原牧区生态质量参差不齐,并与游牧民族传统放牧方式相冲突,影响牧民的生活方式。通过"围栏效应"可以发现,科斯定理在指导人类社会实践中面临着考虑外部性问题不全面、机制设计不健全等问题,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科斯定理进行修正。为了解决围栏设立所带来的生态外部性问题,需对牧区草场管理进行制度创新。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建立社区共同管理的畜牧业生产合作社;将各合作社草场划分为生产性草场和保护性草场,分别进行管理;在各个自然保护区之间建立生态廊道等。

关 键 词:公地的悲剧  科斯定理  草原牧区管理  围栏效应  生态外部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