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雄黄矿区不同砷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碳源利用特征
作者姓名:孙玉青  张莘  吴照祥  伍松林  胡亚军  邢颖  陈保冬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宁夏大学, 农学院,银川,7500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101246,41471219)
摘    要:土壤砷污染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有关砷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有很多研究,但对砷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以我国湖南省石门县雄黄矿地区长期砷污染土壤为例,采用PLFA及BIOLOG微平板技术考察了7个砷(As)污染程度不同的样点以及一个对照样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碳源利用特征.结果发现,雄黄矿区存在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除As含量较高以外,镉(Cd)和镍(Ni)的含量也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雄黄矿区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受到土壤有机碳(SOC)、有效磷(AP)、pH以及镁(Mg)、Cd、铁(Fe)、铜(Cu)含量的显著影响.各样点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以细菌为主,占微生物总量的71.54%~80.66%,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雄黄矿区土壤中的有效砷对微生物造成了较严重的胁迫.严重砷污染降低了微生物对于碳源利用的多样性以及均匀度.各样点微生物对于碳源的利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1种碳源中微生物利用较多的只有7类,分别属于糖类、胺类、羧酸类与多聚物,并且以糖类为主.

关 键 词:  土壤污染  土壤微生物群落  PLFA  Biolog
收稿时间:2015-05-26
修稿时间:2015-07-06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