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昆仑山黄土1 Ma 以来的粒度变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引用本文:昝金波,杨胜利,方小敏.西昆仑山黄土1 Ma 以来的粒度变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地球环境学报,2014(2):120-126.
作者姓名:昝金波  杨胜利  方小敏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兰州大学 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21061,4110210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3020401)
摘    要:塔里木盆地南缘保存有中国西北地区厚度最大的黄土,是详细研究亚洲内陆极端干旱 区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演化的理想材料。但是,目前对该地区黄土堆积粒度特征系统的研 究还相对较少,对粒度指标的古环境意义仍存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207 m 黄土岩芯的粒度分 析发现,西昆仑山黄土的粒度组成比较均一,分选较好,主要以粗颗粒物质为主,细颗粒含量 极少,并具有典型的风成成因特征。此外,西昆仑山黄土粒度1 Ma 以来呈现出持续变粗的趋势。 通过与其他气候指标的对比,这种变粗的趋势可能主要反映了中更新世以来亚洲内陆逐步增强 的干旱化过程。

关 键 词:中亚内陆  西昆仑山  黄土  粒度  干旱化
收稿时间:2013/12/31 0:00:00

Grain size composition of West Kunlun Mountains loess in the past 1 Ma and its paleoclimatic implications
Authors:ZAN Jin-bo  YANG Sheng-li and FANG Xiao-min
Institution: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and Plateau Uplift,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Research School of Arid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and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and Plateau Uplift,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Keywords:Central Asia  West Kunlun Mountains  loess  grain size  aridification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