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三角典型地区土壤环境中Se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作者姓名:孙维侠  赵永存  黄标  廖菁菁  王志刚  王洪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
摘    要:农业土壤环境中硒(Se)的缺乏或过量都会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健康。在203个土壤采样点的基础上,利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如皋市农田土壤环境中Se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土壤中Se的空间分布与长寿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皋市土壤环境中总Se及水溶态S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3 mg/kg和2.16 μg/kg,研究区处在相对低Se的土壤环境中。总Se的空间变异性不大,其空间分布比较均一;但水溶态Se的空间变异性较大,主要受成土条件及土壤母质、土壤类型及地形地貌等结构性因子的影响。水溶态Se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比较敏感,特别是速效磷、有机质及全钾含量与水溶态硒的相关性较显著,因此在有机质及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土壤颗粒组成较细的东部及北部地区水溶态硒的含量也较高。土壤水溶态Se的空间分异与长寿人口比率的空间分异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WTBX〗P〖WTBZ〗<001),相关系数达〖WTBX〗r〖WTBZ〗=0325,表明人类的健康长寿现象与环境中水溶态硒的含量有很大关系,但人类长寿的本质和真正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关 键 词:土壤环境    空间变异  人类健康
文章编号:1004-8227(2008)01-0113-06
修稿时间:2006-10-13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