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控制性低通气策略在危重症哮喘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黄亦芬,黄志俭,罗琴.控制性低通气策略在危重症哮喘中的应用[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2005,7(8):630-632.
作者姓名:黄亦芬  黄志俭  罗琴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医科大学一附院呼吸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34
摘    要:目的观察控制性通气策略治疗危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2月至2004年4月间收治的15名危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控制性低通气治疗组(8名,A组)和非控制性低通气治疗组(7名,B组)。控制性低通气采用容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V—SIMV)及容量辅助控制通气(V—A/C)模式,呼吸频率为(RR)8~12次/分,潮气量(VT)6~8ml/kg,最高气道压为50cmH2O,当超过此值时降低潮气量和吸气流速,吸氧浓度(FiO2)适当调整,以获得合适的氧分压(PaO2);非控制低通气组采用相同通气模式,RR:14~20次/分,VT:10~15ml/kg,FiO2根据PaO2适当调节。两组均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后1h、2h、4h、12h、24h、48h的血气变化和最终的病死率、并发症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后,A组PaO2呈上升趋势,在12h、24h最为明显,此后保持较缓的上升趋势。B组PaO2前4h有较大上升幅度,4h后上升幅度不明显。A组前4hPaO2显著低于B组,12h、24h时A组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48h时B组稍高于A组无显著差异;A组PaCO2和治疗前相比前12h无明显下降.于24h、48h时基本恢复到正常值。B组PaCO2呈进行性下降趋势,于24h和48h,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前12h,A组PaCO2高于B组,24h时两组接近,48h时B组明显低于A组,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最终,A组病人全部存活,B组3例出现气胸,其中1例死于张力性气胸,2例合并消化道出血。结论控制性通气策略能有效治疗危重症哮喘及减少机械通气治疗时的并发症,降低危重症哮喘的病死率。

关 键 词:控制性低通气  危重哮喘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