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重金属沉积能力与环境矿化容量的探讨
引用本文:肖世葵,黄玉凯,任耐安.重金属沉积能力与环境矿化容量的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8(8).
作者姓名:肖世葵  黄玉凯  任耐安
作者单位:湖南省环保局,湖南省环保局,国家环保局
摘    要:重金属(主要讨论 Cu、Pb、Zn、Cd)在地表环境中存在一种循环。这种循环虽然要经历若干年代,但必竞在进行。这种循环是由两个相反的过程所构成,一是自然风化与工业排放,二是通过地表水(矿床学称含矿冷水溶液)搬运沉积。这种沉积过程对环境带来两大作用,即矿床的形成和水环境的净化。在特定区域(特定环境条件)里,重金属的沉积是相对迅速的,沉积也是相对稳定的。其沉积速率可以与骤发性的工业排放相对抗,其沉积的相对稳定可以达到无害化的程度。而特定环境的这种沉积能力又相当强,足够开发利用。因而为重金属的环境矿化容量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与实际依据。正是因为特定环境(如湘江)中这种对重金属沉积能力的客观存在,我们把这种沉积能力定义为环境矿化容量。环境矿化容量与有机同化容量一样,具有其本身特性。所不同的是构成环境有机物同化容量的有机物同化过程是一个绝对不可逆过程,而构成环境矿化容量的矿化沉积过程是一个相对不可逆过程(特定条件下)环境矿化容量有其开发利用前景。在湘江综合防治中,已作了突出的应用。并且有的文献提出在水体中适量增排悬浮絮凝物质(如粉煤灰)可进一步开发湘江重金属的矿化容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