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停留时间分布与N、P浓度空间变化 |
| |
作者姓名: | 杨长明 顾国泉 李建华 邓欢欢 |
| |
作者单位: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专项项目(07dz12052);上海市科委基地项目(06dz22109); 同济大学工科基金项目 |
| |
摘 要: | 通过人工湿地小试装置,研究了风车草和香蒲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水力停留时间分布(RTD)特征和系统内N、P浓度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的香蒲潜流湿地和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RTD曲线特征值σ2分别为0.324 6和0.410 8,表明水流流态介于推流与混合流之间,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RTD曲线较香蒲潜流湿地平滑,水流混合流动程度较弱. 2种植物类型湿地床体总氮(TN)和氨氮(NH+4-N)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明显,尤其在湿地床体前端;TN浓度随着取样点深度增加而上升,而NH+4-N浓度则以中层取样点为最低;对于总磷(TP)和正磷酸盐(PO3-4-P)浓度, 2种植物类型湿地系统内均表现为随取样点深度增加而上升,但这种差异随沿程而降低. 与香蒲湿地相比较,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N、P浓度分层现象更为明显.风车草湿地系统后端各层取样点TN和TP平均浓度较香蒲湿地系统分别下降了19.8%和12.3%,说明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对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香蒲湿地.
|
关 键 词: | 富营养化养殖水体 水平潜流湿地 停留时间分布 氮和磷 空间变化 |
收稿时间: | 2007-11-22 |
修稿时间: | 2008-01-15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