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常州春季PM2.5中WSOC和WSON的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作者姓名:李清  黄雯倩  马帅帅  黄红缨  叶招莲  陈敏东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常州 213001,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常州 213001,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常州 213001,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常州 213001,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常州 21300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44220,21577065,91543115);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14DFA90780);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CX17_0764,SJCX17_0769,SJCX17_0781,SJCX18_0987);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项目
摘    要:为了解常州春季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有机氮(WSON)的特点和来源,在常州市城郊于2017年春季的3月1日~5月30日采集了84个细颗粒物(PM_(2.5))样品.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组分包括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总氮(WSTN)、水溶性离子以及碳质组分(有机碳/元素碳,OC/EC)的浓度,探讨了WSOC和WSON的浓度水平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WSOC和WSON日平均浓度分别为101.97、7.63和1.50μg·m~(-3).其中,WSON占WSTN的12.9%,水溶性无机氮主要以NH+4、NO-3两种形式存在,两者占WSTN的86.15%.WSOC与WSON弱相关(r=0.58),说明WSOC和WSON来源并不完全一致.WSOC与SOC、K+、二次离子(SO2-4、NH+4和NO-3)相关,说明WSOC主要来自生物质燃烧和二次转化;WSON与二次离子相关性强,说明主要来自二次转化.风速是影响WSOC和WSON浓度水平的主要因素,WSON与大气压正相关且与温度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主要来自二次形成、扬尘和燃煤、生物质燃烧、海洋等4个来源.后向轨迹分析表明,长距离传输方向气团中PM_(2.5)和WSOC、WSON总浓度高于短距离传输,但不同传输路径中WSON/WSTN占比无明显差异.

关 键 词:常州  细颗粒物  水溶性有机碳(WSOC)  水溶性有机氮(WSON)  源解析
收稿时间:2018-05-09
修稿时间:2018-06-2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