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微塑料的人体富集及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包亚博,王成尘,彭吾光,侬代倩,向萍.微塑料的人体富集及毒性机制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2024,45(2):1173-1184.
作者姓名:包亚博  王成尘  彭吾光  侬代倩  向萍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 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创新团队, 昆明 650224
摘    要: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有关微塑料的人体健康风险和危害效应机制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微塑料不断地从环境中迁移并在人体内积累,其对人群暴露的3个主要途径为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主要暴露介质为食品、饮用水、灰尘和个人护理品.目前已在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器官、体液及排泄物中检出微塑料,丰度范围为0~1 206.94 n·g-1.现有的检测分析技术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优势和不足,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污染样品的问题列举了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操作方法.基于动物实验、人体细胞和器官模型的研究阐述了微塑料对人体5大系统造成的潜在健康影响和作用机制,进入人体后,微塑料可能通过诱发细胞毒性、线粒体毒性、DNA损伤和细胞膜损伤等效应过程,进而在人体各系统中引发器官的局部炎症、菌群失调和代谢紊乱等严重后果,来危害各系统及相关器官的正常功能.最后,提出了现有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可为未来微/纳米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方向.

关 键 词:微塑料(MPs)  污染  暴露途径  人体富集  毒害效应
收稿时间:2023/3/31 0:00:00
修稿时间:2023/5/4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