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过程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演替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佃柳,海永龙,梁玉帅,郁达伟,刘吉宝,郑祥,汤大伟,李玉鹏,潘延京,赵天昊,魏源送.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过程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演替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42(3):20-27.
作者姓名:佃柳  海永龙  梁玉帅  郁达伟  刘吉宝  郑祥  汤大伟  李玉鹏  潘延京  赵天昊  魏源送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43006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人民大学膜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膜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北京102200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 2017ZX07102, 2017ZX07102-002-001)
摘    要:合流制管网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s,CSOs)是我国城镇地表水环境日益突出的瞬时污染源,明确其重要污染物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分和来源对CSOs污染控制具有导向性意义.本研究以北运河上游沙河水库流域为对象,连续采集CSOs过程的样品,通过峰值法、特征参数法和平行因子法等解析CSOs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发现CSOs中DOM主要有类色氨酸(S、T)、类富里酸(A)和类酪氨酸(D),代表内源输入的类色氨酸(S、T)和类酪氨酸(D)占比超过4/5.特征参数法和平行因子法的结果均表明DOM的腐殖化程度较低,生物活性较强,主要为微生物降解生成的和沉积物自身在冲刷和水力输运作用下释放的内源污染,建议CSOs污染控制主要应从内源输入的角度进行,着重控制管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

关 键 词: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收稿时间:2021/6/23 0:00:00
修稿时间:2021/7/21 0:00:00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combined sewer overflows
DIAN Liu,HAI Yonglong,LIANG Yushuai,YU Dawei,LIU Jibao,ZHENG Xiang,TANG Dawei,LI Yupeng,PAN Yanjing,ZHAO Tianhao,WEI Yuansong.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combined sewer overflows[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22,42(3):20-27.
Authors:DIAN Liu  HAI Yonglong  LIANG Yushuai  YU Dawei  LIU Jibao  ZHENG Xiang  TANG Dawei  LI Yupeng  PAN Yanjing  ZHAO Tianhao  WEI Yuansong
Abstract:
Keywords:combined sewer overflow event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3D-EEM  PARAFAC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