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对地下河中溶解态正构烷烃来源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廖昱 孙玉川 沈立成 梁作兵 王尊波 |
| |
作者单位: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
| |
基金项目: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XDJK2013B021,XDJK5015D00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项目(12120113006700);重庆市科委院士专项(cstc2013jcyjys20001);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DL2011-04,kdl201303) |
| |
摘 要: | 为了探明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地下河溶解态正构烷烃(D-ALK)的组分特征,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分别对受不同程度城市化进程影响的老龙洞与青木关两条地下河出口(老龙洞口、姜家泉)进行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的D-ALK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地D-ALK碳数分布均为n C14~n C35.其中,姜家泉中的溶解态正构烷烃总量(DT-ALK)为102~356 ng·L~(-1),平均值为230 ng·L~(-1).2014年12月、2015年1月和4月,其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的峰型均为"单峰-前锋"型;LMH/HMH(n C-21/n C+22)为2.0~10;在n C14~n C25内碳优势指数(CPI14~25)为0.19~0.57,主碳峰均为C16(C_(max)16).2014年11月、2015年2月与3月,其碳数分布呈"双峰"形态,LMH/HMH与CPI14~25均小于1且C_(max)16;CPI24~35为1.2~23,C_(max)31或C_(max)33;Paq分别为0.2、0.7和0.1.其中,2014年11月与2015年3月的烷烃指数(AI)分别为0.95和0.98.老龙洞出口中的DT-ALK为110~697 ng·L~(-1),平均值为310 ng·L~(-1);各月碳数分布均呈现"单峰-前峰"峰型且C_(max)16,CPI14~25小于1.在旱季,由于受到不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以微生物输入为主的老龙洞中的溶解态正构烷烃在含量和组分的稳定性方面均大于以微生物和微生物、植物混合输入为主的姜家泉.
|
关 键 词: | 岩溶地下河 生物标志化合物 正构烷烃 溶解态 城市化进程 |
收稿时间: | 2016-04-08 |
修稿时间: | 2016-05-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