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PhaR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及其3, 17β-HSD对甾族化合物的响应特性
引用本文:李明堂,田来明,王呈玉,郝林琳.睾丸酮丛毛单胞菌PhaR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及其3, 17β-HSD对甾族化合物的响应特性[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2773-2778.
作者姓名:李明堂  田来明  王呈玉  郝林琳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109089);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100141,20130206031NY)~~
摘    要:基于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了PhaR基因敲除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基因工程菌,并对不同诱导条件下菌体细胞的3,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17β-HSD)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穿孔法获得了一株PhaR基因插入失活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突变体PK-4,该突变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建立的ELISA法对3,17β-HSD表达的定量分析表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野生株和突变株细胞内的3,17β-HSD蛋白都可被睾丸酮诱导,但不能被雌二醇和胆固醇诱导.在诱导条件下,突变菌株PK-4产生的3,17β-HSD蛋白量是野生型菌株产生量的2.6倍,并且在无诱导条件下,前者的量也明显高于后者,表明PhaR为3,17β-HSD基因表达的抑制子.雌二醇和胆固醇可明显抑制睾丸酮对睾丸酮丛毛单胞菌3,17β-HSD的诱导效应,但在相同条件下,睾丸酮丛毛单胞菌PhaR基因敲除的突变菌株PK-4产生的3,17β-HSD蛋白量仍然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说明,PhaR基因在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3,17β-HSD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PhaR基因敲除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基因工程菌PK-4在雄性激素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 键 词: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PhaR基因敲除突变株  甾族化合物
收稿时间:2013/9/11 0:00:00
修稿时间:2013/12/20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