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改良材料对紫色土吸附Cu2+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邓红艳 李雪连 李文斌 康乐 朱晓华 孟昭福 高辉 |
| |
作者单位: |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
| |
基金项目: | 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7E062);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8JY02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244)。 |
| |
摘 要: | 为了探究不同改良材料添加对紫色土吸附Cu~(2+)的影响,将活性炭(C)、麦饭石(M)、硅藻土(D)、膨润土(B)和活性硅酸钙(S)5种改良材料分别以1%和2%(质量比)添加到紫色土(P)中,形成P-C_(1%)和P-C_(2%)(紫色土+1%和2%活性炭,下同)、P-M_(1%)和P-M_(2%)、P-D_(1%)和P-D_(2%)、P-B_(1%)和P-B_(2%)、P-S_(1%)和P-S_(2%)10种混合土样(P为对照)。批处理法研究不同混合土样对Cu~(2+)的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并对比不同温度、pH和离子强度下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1)各供试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最大吸附量q_m在65.02~131.34 mmol/kg之间。相同添加比例下,Cu~(2+)的吸附量均呈现出P-BP-DP-CP-SP-M的趋势,且2%添加时效果更佳。(2)温度从20℃增加至40℃时,除P-C以外,其余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热力学参数表明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3)pH在3~5范围内,各供试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pH的升高而增大(P-S除外)。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以0.10 mol/L时最大。
|
关 键 词: | 改良材料 紫色土 Cu2+ 吸附量 |
收稿时间: | 2018-07-03 |
修稿时间: | 2018-08-27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