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帕米尔高原冰川流域碎屑颗粒的铀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沉积物搬运的指示
引用本文:徐阳,张飞,金章东.帕米尔高原冰川流域碎屑颗粒的铀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沉积物搬运的指示[J].地球环境学报,2019,10(2):116-127.
作者姓名:徐阳  张飞  金章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311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70102);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Y529061299)
摘    要:铀(U)同位素作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手段,被逐渐用于研究陆地和海洋沉积物的搬运过程。然而,这一新技术能否有效指示不同环境中各类沉积物的搬运还需更多流域数据的支持。本文选取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北部具有显著海拔梯度和气候差异的盖孜河冰川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该流域河流沉积物细颗粒中的U同位素的活度比((~(234)U/~(238)U)_(AR))的空间变化,探索U同位素指示内陆冰川流域沉积物搬运的可行性。流域内河流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长石(占51%—77%)为主,表明较弱的风化作用。流域内受冰川侵蚀控制的上游山区支流康西瓦河和木吉河沉积物的(~(234)U/~(238)U)_(AR)范围分别是0.990—1.017和0.988—1.009,盖孜河中下游段河流沉积物的(~(234)U/~(238)U)_(AR)则为0.913—0.997。从上游山区至中下游段显示了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指示了沉积物搬运过程中(~(234)U/~(238)U)_(AR)的确发生了系统的变化。然而,盖孜河流域碎屑颗粒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计算得到的反冲损失参数太低,未能利用U同位素破碎年龄模型获得合理的沉积物搬运时间,该模型如何用到冰川流域尚需更多的研究工作。

关 键 词:冰川流域  河流沉积物  234U/238U活度比  破碎年龄模型  搬运时间

Uranium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fine detrital particles in a glacial catchment of the Pamir Plateau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sediment transfer
Authors:XU Yang  ZHANG Fei  JIN Zhangdong
Abstract:
Keywords:glacial catchment  river sediments  234U/238U activity ratio  comminution age  transport time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