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成都冬季一次持续污染过程气象成因及气溶胶垂直结构和演变特征
作者姓名:宋明昊  张小玲  袁亮  康平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25;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2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No.2016YFA0602004,No.2018YFC0214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No.91644226),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8JY0011,No.2018SZDZX0023)
摘    要:基于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和环境监测站污染物浓度数据、气象观测资料及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2017年12月中下旬,成都市一次本地积累和沙尘输送影响的持续污染过程中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来源、天气系统和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及演变.结果表明:①此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根据气象条件和主要污染物种类,分为本地污染累积、北方沙尘输送和混合影响3个阶段.②本地污染积累阶段,消光系数垂直分布不均匀,受湿度、太阳辐照与逆温层等气象因子的影响,垂直结构变化较大.消光系数最大值多出现在250 m附近,此阶段退偏比数值很小.③沙尘影响阶段,消光系数较前期明显下降,高值区位于250 m及2 km处.退偏比显示沙尘粒子于29日午后开始逐渐抵达成都市2 km高空,并于夜间达到峰值.退偏比相较本地污染累积阶段明显增大,各时段退偏比结构类似,近地面数值略低于高空.④混合影响阶段,消光系数强度小幅回升,退偏比显示有部分沙尘粒子漂浮在1~2 km高度上.

关 键 词:气溶胶污染  激光雷达观测  消光系数  退偏比  垂直结构
收稿时间:2019-05-28
修稿时间:2019-11-0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