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的地域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青海省4315个行政村为例
引用本文:周侃,张健,樊杰,徐勇.青藏高原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的地域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青海省4315个行政村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22,42(11):482-492.
作者姓名:周侃  张健  樊杰  徐勇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No.2019QZKK04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971164)
摘    要:生活垃圾治理是青藏高原农牧区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厘清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地域分异与影响因素,可为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省4315个行政村为例,多尺度解析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覆盖率和服务人口 比重,基于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总体效应和分区效应估计,定量刻画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青海省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覆盖率低于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呈现由青东河湟谷地农区向柴达木及环湖牧区和青南高原高寒牧区梯度递减;②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受海拔高程、地形地貌、垃圾转运距离等集中治理成本因素的多重影响,高海拔、山区地貌及远距离转运是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失效的重要原因;③少数民族聚居、常住人口规模偏低、村域经济相对滞后的牧区仍是生活垃圾治理弱势区域,而脱贫政策支持和管理者受教育水平提升,亦会对改善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带来积极影响.建议结合集中治理成本和常住人口分布及产污特性,因地制宜实施“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I)、“村收集-镇处理”乡镇集中治理(模式II)及“村收集-村处理”牧区分散治理(模式III)3类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设立公益岗位等方式带动政府、农牧民、企业多方主体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综合提升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及人居环境品质.

关 键 词: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地域分异  影响因素  农牧区  青藏高原
收稿时间:2022/6/29 0:00:00
修稿时间:2022/8/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